1. 首页 > 手游资讯

江西有座绝密军工城,开采“玫瑰花”,储量亚洲最大,旧址成空城(时代变迁,请记下这座功勋卓著的——721矿(下)) 江西神秘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09-13
摘要:江西有座绝密军工城,开采“玫瑰花”,储量亚洲最大,旧址成空城在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的公溪镇,有一座曾经保密的军工城市——721矿。这个小镇因开采被誉为“玫瑰花”的铀矿石而闻名,其铀矿储量在亚洲是最大...,江西有座绝密军工城,开采“玫瑰花”,储量亚洲最大,旧址成空城(时代变迁,请记下这座功勋卓著的——721矿(下)) 江西神秘

 

江西有座绝密军工城,开采“玫瑰花”,储量亚洲最大,旧址成空城

在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的公溪镇,有一座曾经保密的军工城市——721矿。

这个小镇因开采被誉为“玫瑰花”的铀矿石而闻名,其铀矿储量在亚洲是最大的。

1957年,一次偶然的航空普查揭露了公溪镇相山地区的辐射异常,标志着这里天然铀矿藏的发现。

这些矿石,虽然美丽如玫瑰,却潜藏着独特的风险。

苏联专家的评估确认了这里的工业开采价值。

721矿,曾以“421矿”、“江西一矿”等多个名称存在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。

在紧迫的时间压力和艰巨的任务面前,这个矿区迅速建设起来,到1960年,首个矿井和露天矿的投产标志着其生产力的崛起,曾一度占到全国天然铀产量的四分之一,为国家核能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
721矿不仅是生产基地,也是职工的生活区,这里设施完备。

江边村火车站,曾是乐安县的交通枢纽,专为矿区修建的123公里铁路线为矿工提供了便利。

在产量高峰期,这里职工人数达到数万,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劳动社区。

然而,随着核工业战略的调整,80年代开始,721矿经历了减产和转型,职工逐渐迁出。

2003年后,大多数人离开,只留下空荡的矿区和261铀矿地质勘查队生活区,目前正进行退役治理工程。

这里过去的繁华已被时间的流逝转变为宁静与平和。

尽管历史的步伐不停,乐安县没有忘记这片土地的荣耀。

政府计划以721矿和261队的历史遗迹为基础,建立核工业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,传承“两弹一星一艇”与红色革命精神,将公溪镇建设成为具有军工特色的城镇。

这里空气清新,环境优美,掘贺山不仅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梦想,也成为一座生动的历史博物馆。

这个曾经的绝密军工城市,现在正以新的面貌焕发生机,等待人们探索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未来的发展可能。

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讲述着过去的辉煌与变迁,期待与世界重新对话。

时代变迁,请记住这座功勋卓著的——721矿(下)

江边村火车站(供应处) 由于交通不便,矿山建设所需的大批物资积压在东乡火车站,运不进去;而几个矿点建成后生产的矿石要运到外地冶炼。

1963年,中央专委决定,为721矿修建由向塘至矿区江边村的铁路专线——向乐线。

经铁道兵两年的施工,铁路于1965年3月建成通车。

向乐线全路长度为123公里,纵贯南昌、丰城、临川、抚州、崇仁、乐安等6县、市。

向乐线在向西站与浙赣线相交,成为沟通赣东地区与南昌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南等地的一条交通支线。






向乐线的最后两公里,是721矿内部运输专线,有铀矿原料临时仓库及硫酸等相关材料仓库。



2018年11月,金安铀业公司(721矿)供应处的两名留守人员在履行职责。






运输处 运输处又名运输大队。

最早是由1958年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调来的部分技术骨干组建,除了负责铀矿原料等生产原材料运输,同时负责汽车修理业务。

如今,一个车间已是被草莽封堵,另外一个车间成为公溪镇某村级印刷厂的厂房。




2016年10月,近100名当年的运输处职工相聚抚州,寻根721故里。




二厂(又名修理厂) 现名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,当年是古城工人最多的单位,高峰时有500多名职工。






二厂在建矿之际便有了,主要负责矿山机械设备维修。

军转民后,二厂曾专门生产水冶厂球磨车间的钢球。

其厂房及车床令人瞠目。






1971年与我同年进矿的李康宁,是721矿的工龄最长者,2015年他在721矿(金安公司)退休时,工龄长达44.5年,是721矿的一名中层干部,曾参与二厂及多项矿山的技改工作。



金安公司机械厂(二厂)留守职工利用空地种了一些蔬菜,但这里树木葱茏,鸟儿太多,只能用些草叶遮挡,免受吃食。




721矿成立伊始,有上海等各地的技术工人前来支援矿山建设,这是1960年援建矿山的职工,邀请同在沪上的二厂职工集会聚餐的合影。

(图片来自网络)




古城医院 建矿初始的1959年,抽调了广州中山大学的医务人员前来支援,开始称医疗队,其医疗技术和设施均可与抚州地区医院比肩。



古城学校 建矿后,由于地域广阔,为了方便子女就读,古城、莲塘及各大分矿均建有子弟学校,开始仅为初中、小学教育,1974年,古城、莲塘开办高中,恢复高考后,两校录取率均非常高,并有学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名校。





当年矿子弟学校丰富的课外生活。

不是721矿的人,没有那样深刻的怀念,它就像一个回不去的梦,只能存在你的记忆中,越来越美,却无可追寻……


这是一位矿二代对曾经的721家园的那种魂牵梦绕、难于捕捉的情愫,或正是许许多多的721矿人心灵深处的一缕“乡愁”!




一位学者说:“……留住乡愁,可以通过活化记忆场所,保留文化基因、恢复和复构乡愁文化……”(上图:公溪河大桥。




我以为,721人在最后的迁徙中、在安居伊始,便着力营造721家园文化。




首先,是复制保存721称谓。




21世纪初,根据国家新的发展规划,原721矿破产重组。

为了体现对劳苦功高的几代矿工的关怀,721矿绝大部分职工撤离原住地,被安置到远离铀辐射的抚州城区居住,享受离退休劳保福利等各方面待遇……破产重组后,易名中核江西金安铀业有限公司,721这一功勋卓著的名称,被担负善后工作的社区管委会理所当然地接收了过来。




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,抚州市委、抚州市政府先后下文,批准成立抚州721社区党委、抚州721社区管委会。

2010年3月,721社区管委会办公地址乔迁抚州市城区,江西矿冶局、抚州市政府负责人参加仪式并揭牌。








从2002年起,经过十余年时间,721矿职工在抚州市区、鹰潭市区、南昌市进行了两次集资建房。

其中,位于抚河河畔拥有4481套住房的抚州金安小区,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,有127栋住宅,集资房原本仅125栋,却被活生生地剥离多出2栋,成为721的倒装数字。




今天,我们在721社区抚州金安小区纵横交错的主干道上,可以看见以721矿及所属分矿、单位命名的721大道、金安大道、古城路、莲塘路、山南路、邹家山路、云际路、湖港路、白云路、沙洲路、水冶路……



721社区抚州管理站娱乐室每天坐满了前来读书看报、下象棋、打扑克的离退休职工。




721人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勤劳朴素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在新的迁徙之地将附近村庄废弃的土地充分开发利用起来,栽种瓜果蔬菜。




今年1月6日,我去金安小区广场采访,巧巧地发现了这位晒红薯粉的老人,拍下照片后,一问,却原来是湖港老乡。




我跟随到她家里,见到了我早年的师傅丁恒金,丁恒金今年80岁了,身体状况不是太好,由于一条腿不方便,冬天,他只能坐火炉旁看电视。

丁恒金是1964年从福建部队转业到的721矿,当了多年的井下放炮工后,又担任过湖港分矿家委会副主任等职务,他是721矿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。




这张保存在丁恒金家里的721矿一大党代会五营代表的合影,48年了,人物形象清晰,信息含量非常大,是十分珍贵的721矿史照片。

1971月12月,我们刚进矿一个月。

那天我把图片发在湖港分矿微信群里,引起了热议。




既是战友、矿友,又是老乡的张来秋,与丁恒金感情深厚如同兄弟,常来金安小区看望老乡,每次来,必赠送厚礼。




721矿结下的这种团结、友爱、互助的优良传统,处处可见。

这是2018年12月,湖港分矿职工雷雪安(左)出差广州,返程时,特地绕道兴国县,看望80多岁的老连长黄永红夫妇。






像丁恒金一样,告别原来在矿里简陋的居所,数千退休工人和家属在金安小区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过着舒心的生活。

(感谢矿友张新生提供部分图片。




721社区成立后,致力于建设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环境优美、治安良好、生活便利、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。









社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扩大对外宣传,树立了良好的社区形象。




由于我的原来的同事、学生中,有多人从事721社区工作,受邀请,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,我拍摄记录了海量的社区新闻图像。



2011年9月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721矿3000多名家属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。

社区干部加班加点积极搞好登记、上报等服务工作。



同年11月29日,家属工养老保险通过审查获得批准,家属工代表敲锣打鼓地将感谢信和“惠民政策抓落实,情牵百姓暖万家。

”的锦旗赠送给社区管委会。

来源:抚州古村那些事儿